本志以“新全球构造”思想为指导,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,以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为主线,以大陆动力学为主要研究内容,以系统表述本区大陆的组成与形成演化历程为目标,以基本地质事实--不同时段的建造与改造为依据,参照《中国区域地质志工作指南》(2012版),在第一代地质志的基础上,通过全面系统地总结近三十年来区域地质调查、地球物理勘查和地质科研新成果等资料,尤其新近完成1∶5万和1∶25万区调工作和物探工作的新资料、新进展。并针对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,与第一代地质志及其以后多年的研究结论相比,本志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和新认识。

    一、本志以活动论为指导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,分新太古代-古元古代、中元古代-中三叠世、晚三叠世-晚白垩世早期、晚白垩世中期-第四纪四个地史时段进行了地层区划、构造区划和岩浆岩区带等划分研究,建立了动态的地层、构造、岩浆岩划分系统。

    二、以基岩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为主体,应用数字化制图新技术进行了系列地质图件编制,客观地反映了天津市区域地质的基本特点,建立了空间数据库,为实现地质调查资源共享,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与服务领域,为地质调查、资源勘查、工程建设、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综合性的基础地质资料。

    三、以地层分区为基础建立了地层系统,其主要进展是:

    (一)本区太古宙地层隶属于中朝地层大区,华北地层区,冀中-冀东地层分区。全区处在区域上的密云-迁西地层小区之内。

    (二)中-新元古代地层隶属于中朝地层大区,华北地层区,燕辽地层分区,分属区域上的蓟州地层小区和唐山地层小区。本志确定了本区蓟州地层小区与唐山地层小区的分界,进一步明确在唐山地层小区缺失洪水庄组、铁岭组、下马岭组,龙山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雾迷山组之上。本区蓟州地层小区是中国北方中-新元古代地层的典型地区,层序齐全、厚度巨大,叠层石、微体古生物和宏观藻类非常发育,本志进一步充实了原有12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内涵。

    1.根据近年来区域上新的同位素年龄测试成果和区域对比,将下马岭组的时代由新元古代划为中元古代晚期,其底界年龄小于1400Ma;顶界年龄大于1320Ma;将大红峪组置于长城纪的末期,其顶界年龄为1600Ma;将高于庄组调整到蓟县纪初期。

    2.根据近年来区域上新的研究成果,进一步确认了铁岭组与下马岭组之间平行不整合面所代表的“芹峪运动”是一次时限短暂的地壳隆升;而龙山组与下马岭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所代表的“蔚县运动”却是一次时限长达近5亿年的沉积间断;

    3.根据区域研究成果,进一步充实了本区中-新元古代微体古生物和宏观藻类化石的资料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生物地层单位。

    4.根据近年来区域上新的同位素年龄测试成果,重新进行了中-新元古代年代地层的划分。

    5.引用近年来区域上新的研究成果的,探讨了本区事件地层、磁性地层、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特征,并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。